cover_image

云课堂里说节气——冬至

哈尔滨市南岗博物馆
2023年12月21日 22:31
图片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冬至节 历史渊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中国古代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图片
图片




冬至的物候现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候蚯蚓结

图片

图片


图片

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

图片

二候麋角解

图片

图片


图片

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

图片

三候水泉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乃天一之阳所生,现在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冬至的传统习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画九”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酿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

●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吃烧腊与姜饭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烧腊,冬至这天,晒制好的烧腊就成为两广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岁。冬至日,吴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饭”的习俗。

●吃番薯汤果
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在宁波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冬至大如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冬至诗词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冬至》

贵谷子

日照数九冬至天,

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

子线从南向北回。




图片




文字编辑:郝佳文

后期制作:郝佳文

图片

E

N

D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

图片
图片

二十四节气 · 目录
上一篇云课堂里说节气——大雪下一篇云课堂里说节气——小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哈尔滨市南岗博物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